近期天气转好,气温上升,人们外出游玩踏青、露营、垂钓增多。在尽情享受明媚的春光,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时候,同样可能也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崇川疾控提醒您:户外游玩、劳作时要警惕草地、茶园、灌木丛中潜伏着的蜱虫,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进入了高发期。
问
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资料图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蜱虫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使人患病,每年4—10月高发;急性期病人血液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问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哪些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问
3、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户外活动的旅游者(采茶、露营、野外垂钓)感染风险较高。
问
4、预防措施:
(一)应当尽量避免在流行区域的草地、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等接触。如需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另外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虫剂, 如避蚊胺(DEET, 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三)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不要惊慌切记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