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等:人形机器人迎催化,高成本仍是发展痛点

来源:中新经纬 时间:2023-08-29 21:46:06

中新经纬 8 月 29 日电 题:人形机器人迎催化,高成本仍是发展痛点


(资料图)

作者 陈果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郑佳雯 中信建投证券权益策略组研究助理

近日,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布成立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并授予科大讯飞、小米集团、之江实验室等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共同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建设,助力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行业投资逻辑主要停留在主题投资阶段。2023 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重要催化:一方面,多地密集发布对于 AI 机器人相关支持政策,积极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近日,北京市设立 100 亿机器人产业基金,支持机器人融资上市,聚力解决机器人短板问题;另一方面,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多款人形机器人亮相,多项技术迎来更高水平解决方案。多因素催化下,人形机器人有望加速发展。

长期以来,人形机器人的用户痛点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运动控制、智能感知、功能仿生四个方面,目前这些技术难点和用户痛点的解决虽取得进展但仍偏早期。AI 大模型持续为人形机器人赋能,从技术层面直接提升人机交互能力,降低模拟仿真门槛,基于图像、视频等自然语言的训练加强机器学习及数据迭代,提升仿生性,也有助于降低研究门槛,提升研发效率。另外,特斯拉实现一定程度的 FSD 算法复用,将带来硬件、算法、算力的全面推进,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产业规模已居全球首位。中国具备完备的汽车生产产业链,因此自动化及汽车通用零部件供应体系完善,可进一步应用至人形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手部腿部尤甚,硬件集成难度仍大,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家机器人厂商在驱动关节方面也给出了更高性能的方案,在步态规划技术上逐步升级。同时,目前机器人领域融资增长迅速,可为机器人技术攻关予以支持。

除技术难点和用户痛点外,成本高企也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有具备一定智力水平、能根据指令完成特定简单工作的人形机器人诞生。进入 21 世纪,能实现跑步、转弯的高度集成化机器人逐步出现,但是定价高昂,商业化受阻。以波土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为例,尽管其已经能自主规划路径,实现后空翻、跑酷等高难度动作,但代价是需配置大量功率很大的液压驱动器,因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预估达到 200 万美元。成本高企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的重要原因。特斯拉推出 Optimus,将目标售价定在 2 万美元,通过配套供应链、发挥规模效应和算法协同,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降本。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具备极大远期市场空间。据马斯克乐观估计,按照人和机器人的数量 2:1 比例,机器人的需求会远远超过车,需求或许可能会至 100 亿台。据高盛预测,在乐观情境下,203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 1540 亿美元。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18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138 亿美元,其复合年增长率可达 50.2%。目前已有的人形机器人囿于技术、成本等因素,应用场景相对有限,但想象空间丰富。从 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看,短期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领域。中长期来看,预计商用服务、家庭陪伴等应用场景有望实现。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想象空间极为丰富,可进一步拓展至原有需求的升级、现有需求的满足和未知需求的探索。

总体来看,未来可落地服务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且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痛点克服、降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出现多项进展,应持续关注产业潜在爆发机会。 ( 中新经纬 APP )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雯

作者:王京晶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