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题目,可能有的网友会感到疑惑:人们不都寻求成功吗?还有会寻求失败的?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人的内心都渴望成功,但是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人们就会表现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只要打过球或看过球的,应该会见到很多这种情景。
事实上,有这种类似的表现不仅是打球上,在孩子的学习上同样有这种类似表现。比如孩子要考试了,不是多休息、认真复习,反而各种寻欢作乐,熬夜玩游戏等,然后考试出来成绩当然也就不好。
无论是球员还是学生,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更加稳健的、保证成功的方式,偏偏选择一些给自己制造困难,容易导致自己失败的方式呢?
这种心理就是“自我妨碍”
什么是自我妨碍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
这跟人的自我保护心理有关。
打球选择更高难度的进球方式,如果球不进的话,我们可以归结为投篮难度高;考试前熬夜玩游戏,如果最终考试结果不好,我们可以归结为考试前没休息好……
从中看出点意思没?
这种归因解释保护了我们的自恋,对我们的能力自信没有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失败带来的打击没有冲击我们的内在能力自信。相反,假如我们努力打了,最终却失败了,这种带来的打击就是致命的了,意味着你本身能力不行。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否定了。
因此,也就不意外为什么我们会给自己设置一些障碍来让自己失败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护自己,减少万一失败对自己带来的伤害。
哪些因素会促使我们采用自我妨碍策略
人人都会使用一定的自我妨碍策略,这是人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见得使用这种策略就一定不好。但是我们要看到,自我妨碍策略,只能从短期来保护了我们心理健康,维护了我们的自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问题,只是暂时的缓解。所以从长远看,自我妨碍是一种逃避,经常使用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只会让我们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哪些因素更容易导致我们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呢?
相对来说,有一些人的性格会使得他们比其他的人更容易采用这种自我妨碍策略。
这类人通常具有更高的形象自尊,因此更在意自己对外在形象,在意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当较高的形象自尊遇到难以把握的成功时,他们更愿意给自己制造一些困难,把输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这样至少保证可以保护自己的高自尊。
为了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当成功存在不确定性时,为了避免失败使得别人过低的评价自己,他们就会采用这种相对保守的策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人们更容易选择自我妨碍策略。
因为自我妨碍策略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让别人不要过低的评价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如果只有自己的话,任何人都会努力去争取成功,而不会去故意整些障碍来难为自己,不然的话直接不去做就是了。
也就是说,当在一些特别容易导致评价的环境下,更容易使得人们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制造一个虚假的幻象来维护自己的形象,避免被别人看不起。
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避免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呢
我们上面分析了,哪一类人会更容易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就是那些具有高形象自尊的人。
过高的形象自尊使得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因此一旦行为的结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时,他们就会选择自我妨碍策略。
那这种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结果,以结果论英雄。
成功了就是好孩子,优秀的孩子,就很聪明、很棒,有各种奖励。相反,孩子一旦失败,就批评指责孩子,觉得孩子不行。
这样培养的结果,自然使得孩子重结果而轻过程。表面上可以使得孩子为结果而努力,但是因为孩子太重视结果,太在乎输赢了,使得失败对他们带来的打击太大了。
但是,失败又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缓解失败带来的焦虑,孩子们就需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好借口,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外在的不可抗拒的因素,这样失败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也就缓解了失败带来的压力。
于是未来有很大不确定时,他们就不自觉地采取了自我妨碍策略。既维护了自尊,又规避了失败带来的打击。
现在流行表扬孩子。
以前的批评打骂孩子带来的结果就是贬低孩子,打击了孩子自尊。而表扬就相反了,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培养孩子更高的自尊。
但是过度表扬的结果使得孩子获得了不符合他们实际能力的自尊。孩子们对自己的自尊期望过高,明明自己实力做不到的事,他们也想做到,从而符合自己的高自尊。
比如长期表扬孩子,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厉害,谁都不如自己。但是这种高自尊不是建立在现实能力的基础上,是被父母长期表扬欺骗后产生的错误认知。现实是,孩子觉得自己最厉害,能考第一,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也做不到。那么为了维护自己虚假的高自尊,他就需要为这种结果做出一种解释,于是自我设置障碍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是我能力不行,只是我考试前熬夜玩游戏了。
上一篇:陕西省安康市2023-08-18 11:21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